半岛体育app长久以来,灯具一直扮演着“照明”的角色,应用也一直囿于基础和通用照明领域。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的走低,产业也在谋求新的增长空间,如此一来,照明产业对物联网的拥抱、物联网对照明产业的改造便顺势而为。
“基于物联网化的照明产品依旧会回归舒适、健康、易用的照明本质,但肯定会比目前更科学化智能化,实现场景条件下真正的互联互通”,小米智能家庭总经理高自光对记者表示,物联网对照明的理解将会是更加深入具体而又接地气的。
正值照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关口,物联网的到来是否会催化照明产业新的形态?就像互联网的“风口”,此轮科技巨头的纷纷进入是否也会吹起新的“风口”。
深圳市骅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松认为,物联网的发酵对照明行业已有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和冲击,以华为为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物联网平台,主导产业的入口和标准,任何企业都可以用相同的协议,建立与这一平台的沟通机制,开发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创新功能。
也就是说,物联网串联起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协同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照明企业扮演着“最贴近用户、最为基础”的角色,这个角色依旧为用户提供“光”,市场依旧需要一支支“高品质、有特色、更耐用”的灯具,照明依旧还是“照明”,整个形态未根本性变化。
小米高自光认为,照明从业者不应把物联网化的概念当做捷径来走,他呼吁,当前行业企业进行所谓“创新”,把“智能照明”、“物联网”当做幌子,炒作概念 是歧途,应真正锁定用户需求痛点,做一些“接地气”的产品,真正让普通用户在物联网中使用到更“人性化”的灯具来体会科技带来的福利。
如此来说,借助物联网浪潮,照企更应该做的不是新瓶装旧酒,包装各种新奇概念,更应是创新思维,发挥特色,坚持“用户导向”,在袭来的物联网产业中,积极拥抱和融入产业链中。
物联网说到底依旧是“智能化”,但盛行多年的照明智能化是物联网时代真正需要的智能化吗?
现在各种智能灯具层出不穷,而最通用的做法就是做个app,将设备和手机连在一起,在手机端通过app来查看设备的状态,或者对设备进行控制。这种智能的实现方式最为常见。受此影响,设备商就会产生一种心态,以为所有产品都要和手机互联,那么手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的最佳载体。
随着智能设备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越来越不依赖于单一入口,可以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也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开放API给其他厂商,这就促使数据融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的结果就是去中心化,可能从中的一个设备就可以访问到另一个设备。智能手机也可能无法完全承载整个,照明厂商能够理解这一趋势势必会为未来产品开发提供更多思璐。
当然,这仅仅只是其中列举一种,把所谓“智能化”强加到产品中,自以为抓住用户痛点,殊不知市场根本不买单。物联网时代,集成系统需要真正方便于消费者的产品,那些“假科技”还能“坚持”多久?
伟志光电卢明在谈及物联网浪潮下的智能硬件时曾讲过,技术不应该用来炫耀,而是隐藏在消费体验的背后,他还指出,如果产品不能和实际生活高度融合,那就 不能称之为产品,只是一种试验性的概念。对于灯具而言,一味的强调智能化,忽视用户真正需求,肯定会被物联网产业链抛弃,这一点有别于现阶段照明产品发展 态势。
目前,多国、各大巨头纷纷以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为基础,发起成立多个新的物联网标准组织,加强标准化和开放性建设,物联网场景覆盖越来越多,这个世界也将全面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尤其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开启一个新的万物感知时代。那么照明将迎来怎样新的产业发展形态?
智能灯具应用下的“物联场景”应该是看不见、感觉不到但又无处不在的。设想一下场景,窗帘可以手动打开,也可以设定让其定时打开或关闭,或者感应到环境光的变化而自动控制,灯泡也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但是,假如离开房间不一定希望灯泡就关闭,这就需要的下一个进阶,通过记录用户的行为习惯并进行分析,灯泡可以自我学习和进化,知道用户一般离开多久应该关闭灯光,或者知道在哪个时间段离开房间就不会回来了。
所以,物联时代的智能灯具需要更多智慧。在应用场景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通过分析用户习惯、用户心理更贴近用户需求,将一切东西认知化,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照明企业以“连接人与服务”为核心,通过技术让人从灯具中“感知真实世界”。
云智易物联平台曾提过“通过物联网技术重塑商业模式”,恰恰描述了下一阶段照明产业真正需要革新的思维,互联平台+用户数据采集整合+完善运营服务体系,构成了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的架构。
卢明一针见血,物联网时代,LED照明将会更人性化、智能化,只要有LED灯光的地方,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都将无比顺畅,大大提高社 会的工作效率与便捷程度。在这时,照明的本质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将由原来的单一的照明功能,改变为综合照明功能与信息传递的一个平台或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