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考博复习资料下载_考博英语词汇_专业课复习资料辅导-首页_中大网校

  新闻资讯     |      2023-07-30 03:16

  半岛体育app发展低碳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即低碳产业是由高碳产业低碳化、含碳量低、生产低碳技术及碳交易等作业构成,具有低碳化、产业化两个重要特征,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和威胁之一,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是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产业化,而发展低碳产业是推进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过程中切实可行的手段,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发展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业是依托产业化和低碳化带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内容,而把握低碳产业的内涵及其构成又是做实低碳产业的前提。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 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游雪晴等(2007)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鲍健强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辛章平等( 2008)认为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金乐琴等(2009)认为,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特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全球性,并指出低碳经济确立的是一种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的基本思路,它强调发展与减排的结合,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旺旭光(2009)认为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态足迹理论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雷斯(1992)和m.魏克内格(1996)提出;脱钩理论来源于物理学领域,在1966年就被国外经济学者引入到经济领域中,用于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ekc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者g.格罗斯曼和a.克鲁格曼发展起来的,其全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这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刘传江等(2009)对低碳经济提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指出生态足迹理论、脱钩发展理论及ekc假说理论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发展态势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低碳实践方面,欧洲等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瑞典的马尔默明日之城、德国弗莱堡绿色之城分别在产业规划、交通、新能源应用、节能节水、垃圾处理、政策规则等方面针对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目前,我国在低碳建筑及其提供低碳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如中新天津生态城已是我国对外展示的窗口,更重要的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必将引领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上海和保定已经作为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

  夏堃堡(2008)认为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进入低碳城市的建设,指出低碳城市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新能源的使用来实现。付允等人(2008)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归纳为四点,即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裘苏(2009)对日本和台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日本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战略思想归纳为“技术进步、行为改变、制度保障”。此战略思想分别为企业、消费者及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过程中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金涌等( 2008)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消费过程等方面对低碳经济的理念、实践等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探讨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埋存、利用及新产品开发,这也为上述几项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鲍健强等(2009)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潘家华(2009)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因为二者均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调整空间有限,所以,重点应放在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在碳捕获、埋存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虽然操作起来很困难,但这是一种技术选择,是战略性投资。任力(2009)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应以政府推动为主,并且要在低碳制度创新、法律体系建设及金融等方面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支持。龚建文(2009)的研究就我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的问题,分别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消费结构和政府作为等方面给予了分析,并着重指出发展低碳经济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弱。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尚未完善,急需解决。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措施尚处于指导性,其可操作性不强,且低碳产业各领域发展规划尚未出台。对低碳经济发展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应用方式和形式上,对其内在机理、发展条件、适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不够充分。

  关于低碳产业的概念,国内外均无明确定义。对低碳产业分类的研究,国外仅见英国政府发布的低碳和环保产品与服务产业分析报告以及各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中,而国内则分散于相关研究之中,具体内容见表l和表2。

  表1:英国低碳产业分类表 新兴低碳产业 替代燃料 核能利用 其他替代燃料 汽车替代燃料 车用替代燃料、新能源汽车、电池 建筑节能技术 节能管理 照明节能控制、暖通空调节能控制、工业节能管理、咨询培训教育行业、电器产品节能控制、天然气输送节能控制 建筑节能 保温隔热墙材、节能门窗、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用能检测和控制系统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认为低碳产业是由高碳产业低碳化、含碳量低、生产低碳技术及碳交易等行业构成,其每个构成部分都具有各自的低碳行业标准,每个部分又由达到低碳标准的企业构成,生产低碳产品,获取经营利润,并围绕低碳产品组成众多纵横交错的产业链条,进而形成规模经济和达到产业化运作的效果。

  1.低碳化。低碳化是低碳产业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具备了这个特征的产业才可以称为低碳产业。低碳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经济社会只有进行低碳化革命,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2.产业化。产业化是本文定义低碳产业概念时所强调的重要特征之一。产业化是低碳产业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低碳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表2:国内外部分关于低碳产业分类研究的结论 国家 低碳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美国 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碳排放与交易市场,节能建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及其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第二代生物燃料 欧盟(不包括英国) 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网、核能及新的设备、新技术等 日本 太阳能热水器、中小水电和地热;低碳和低资源消耗的绿色化工、环境友好型钢铁生产、创新型水泥生产等,共36项技术 韩国 光伏、风力、高效照明、电力it、氢燃料电池、清洁燃料、高效煤炭igcc、ccs和能源储藏等 国内学者 低碳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蔡林海(2009) 化石燃料低碳化、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服务等四大类24个子类 陈文婕(2010) 节能减排技术行业,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行业,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行业 杨志(2010)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

  低碳产业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碳含量较低的行业,即该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高碳产业低碳化的行业,即传统“三高”行业通过购买而使用低碳技术或采用自行研发低碳技术后,达到该行业低碳标准,从而进入低碳领域;生产低碳技术的行业,即由研发、生产、出售低碳技术为主的企业构成。例如提供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及二氧化碳开发利用技术等;碳交易行业,主要是指碳排放交易市场,如果一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少于预期排放额度,那么它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并得到回报。超过排放额度的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只需购买这些剩余的排放额度,便可以免于政府的处罚。碳交易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其中,含碳量低的行业主要是由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及现代服务行业等构成。目前来看,现代服务业是该部分的构成主体,也应该是未来重点发展的行业。

  低碳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达到产业化经营的产业不需政府介入太多,便能自行发展下去。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低碳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低碳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其产业化来支撑。低碳产业的产业化路径是由各个低碳行业的产业化经营构成的。低碳产业几乎覆盖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所以,有些低碳行业由于市场规模、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产业化经营,生产成本无法通过低碳产品的出售而收回,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要依靠政府的高度介入。某些低碳行业在市场规则下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围绕低碳产品而建立的众多产业链相互作用,渐渐地形成行业内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的扩大,使得生产分工趋向细致化、产业化,不断地增强本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对于在位者或进入者来说,首先要建立各个行业的低碳进入标准。低碳产业的产业化路径成功与否,要看这个进入标准制定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对于某个行业来说,如果标准过高,企业无法达到或者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而大多数企业在标准之外,且成本远远低于标准之内的企业,这样会造成标准之内的企业慢慢地退出低碳领域,最终使得此行业无法在低碳标准下存活,更谈不上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目标的落实。所以,低碳标准要依据低碳产业的各个不同部分而制定,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准。如传统高碳行业与新能源行业的进入标准,必然会存在着很大差别。

  低碳经济的内涵是倡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此,本文提出发展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市场经济条件下低碳产业的发展,不能以政府主导为主(但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而是要实现以产业化为主的自我循环。其中,产业化涉及两个重要因素:各行业低碳标准和行业规模。各行业低碳标准的制定是产业化有效路径形成的保障;行业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更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由分工而形成的网络状产业链,进而能够保障产业化路径的良性发展,最终通过低碳产业的推进来带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前,低碳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研发期和市场培育期,尤其需要政府深度介入,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发展初期的引导者和规划者。为此,需要在政策上加大制定和执行力度。一是制定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划。这里主要是指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详细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特别是低碳产业各领域的发展规划要具有可执行性、可深入操作性。同时,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型产业结构转变,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第二产业要逐步改变能源供应结构,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大力推广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和就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二是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政府首先应该制定低碳城市的约束性建设标准,包括低碳建筑标准、低碳交通标准以及各种产品的碳排放标准。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者企业进行补贴: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格规制使其难以进入市场。同时,政府还应制定低碳生活的建议标准,积极鼓励和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三是鼓励低碳经济自主研发。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同时,要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技术,尤其清洁能源技术和能耗降低技术。还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研发集群,逐步建立低碳技术体系。最后要建立专项基金,如成立“碳基金”,为低碳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涉及低碳经济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完善主要用能设备及建筑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水)行业节能(水)设计规范,尽快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政府应该建立长效机制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如建立碳排放许可证制度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建立对低碳企业的补贴和高碳企业的惩罚机制等,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